?
新丰田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?
- 来源:秀车网 2025-03-11 汽车
新丰田生产方式的发展有着漫长且曲折的历程。
起初,丰田汽车公司的前身成立于 1933 年,当时日本汽车制造业尚在萌芽,产量很低。
二战后,日本经济恢复期面临诸多困境,汽车产业前途堪忧。时任社长丰田喜一郎立志三年内赶超美国,大野耐一发现日本生产中的严重浪费和不合理,确立杜绝浪费的基石。他归结出七种浪费,包括生产过剩、停工等待、搬运、加工本身、库存、动作和制造不良的浪费。
为提高劳动生产率,1947 年创造按产品加工流程布置设备,让一名作业人员看管多台设备。1949 到 1950 年,设备排成新形状,实现零部件机械加工流水线化,形成“多能工”“多工序操作”及“U”字形生产线雏形。
为减少半成品库存,大野耐一将“推动方式”转为“拉动方式”,诞生看板,奠定准时生产基础。
20 世纪 50 年代,日本经济萧条,生产效率低,无法照搬美国大量生产方式。丰田人发现日本社会文化优势,开始探索实践,逐步形成新生产方式,初期叫大野式管理,1962 年正式命名为丰田生产方式。
1973 年石油危机后引起制造业关注,1974 年向外公布。
最初,20 世纪初,丰田采用传统大规模施工生产方式,存在浪费和低效率问题。20 年代,参照福特模式,发现不适合日本情况,因日本汽车市场小且需求多样,福特批量生产无法满足。之后试行小批量生产方式,组织跨部门专家组改进,最终在 50 年代形成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丰田生产方式,减少浪费,提高效率和质量。
经过几十年努力完善和改进,成就了如今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