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
汽车 ACC 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?

最佳答案

汽车 ACC 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。

1971 年,美国伊顿公司就开始相关开发。日本三菱公司提出的 PDC 系统是其雏形,能侦测车距变化并警告驾驶员,还能控制节气门开度调节发动机功率。

此后,丰田、本田、通用、福特、戴姆勒、博世等公司纷纷投入研发。

1991 年,三菱在 Debonair 豪华轿车上安装激光雷达距离探测装置,这只是预警系统,没调节车速功能。

1995 年,三菱首台量产版 ACC 问世,装在 Diamante 豪华轿车上,能根据探测器数据自动松油门或降档,距离过近会报警。同年,丰田也推出相关系统。

1997 年 8 月,丰田在雷克萨斯上用“雷达巡航控制系统”,2000 年加入刹车功能,2004 年加入“低速跟踪模式”。

1998 年底,奔驰在旗下 S 系车型中引入 Distronic 距离控制系统。

2006 年,奔驰完善该系统,必要时能让车辆完全停止。

雷克萨斯将新一代 ACC 系统装在 LS460 上,能在 0 - 100 公里时速范围内工作,能反复启停应对拥堵。

2010 年,奥迪在 A8 上搭载全球第一款具 GPS 功能的 ACC 系统。

2015 年,特斯拉 ModelS 推出,ACC 系统作为半自动驾驶进入大众视线。

早期,巡航技术用于航海航空领域,后来被汽车厂商采用,从机械控制的定速巡航逐渐发展为精度更高、故障率更低的电子式定速巡航,但它不能监测路况和自动制动。

为满足定距需求,毫米波雷达用于汽车,和摄像头配合实现碰撞预警,ACC 自适应巡航技术由此诞生。

目前基本使用基于雷达的 ACC 系统,因为基于激光的系统在恶劣天气受影响大。

78 位用户觉得有用)
 

相关问答

 

最新问答

 

问答精华

 

大家都在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