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黄标车的定义是如何演变而来的
- 来源:秀车网 2025-03-07 汽车
黄标车的定义演变有一定的历程。
最初在 1998 年前,主要针对年份早的国产车辆,比如 1996 年前的,还有进口车辆像 1998 年前的。因为这些车达不到当时的环保标准,所以被给了黄色环保标志,就叫黄标车。
1999 年以后,北京等地实行机动车的国 I 排放标准,之前买的车基本都算黄标车,像京 A、京 E 号段的居多。
2001 年我国实施国Ⅰ标准,规定一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超 3.16 克每公里,碳氢化合物不能超 1.13 克每公里,柴油车颗粒物排放不能超 0.18 克每公里,还有 5 万公里耐久性要求。
2007 年又有了更严的国Ⅲ标准,进一步降低尾气排放量。判断车辆是不是黄标车,主要看排放标准和生产年限。国产汽车 1996 年以前生产出厂的通常是黄标车,进口车以 1998 年为界。
而且黄标车是指排放量大、浓度高、稳定性差的车,大多是 1995 年及以前领证的老车。部分老旧车辆能通过改装改善排放,但不是都能改。绿标车是采用电喷系统或改装加装三元催化器的化油器车,符合一定环保要求。是否黄标车不是只看化油器类型,得看有没有减排设施。
黄标车是针对早期高污染排放车辆的标识,随着环保要求提升逐渐被淘汰替代。未来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更严,黄标车定义可能还会变。